2010年年底,刚毕业不久的陈迦省吃俭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原来的手机换成了新款的摩托罗拉戴妃,是体型“短肥圆”的黑色,就冲着它是三防机(防尘、防水、防刮)。
陈迦还记得,当时公司的女总监用的是一款白色的黑莓,女总监总是双手一起抱着手机,按键如飞地收发邮件;而公司的IT男马哥已经是一名资深的“苹果粉”,时不时地拿出新买的iPhone 4安利一番。
十年前的手机市场,鱼龙混杂,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江湖很快就将陷入一场空前的行业变革。曾经的鼎力者走向没落,四年后,一代王者诺基亚轰然倒塌,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正在快速搭建起新的科技王国……
站在2020年的年头上,回顾十年前手机市场所发生的一切,再看当下云诡波谲、暗流涌动的汽车江湖,会惊异地发现正在上演的故事有惊人的相似性。在大变革来临之时,命运之神会以无法想象的残忍抛弃一些玩家,但同时,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有人被甩下,有人被眷顾。
英雄与炮灰
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段经典了半个世纪的诺基亚手机铃声,它截取于吉他手Norbert Kraft的曲子《Gran vals》。而对于70后80后来说,大部分人的第一部手机都是诺基亚,即便在2009年,诺基亚在全球的手机出货量也是无人能及的,共售出4.41亿部手机,占手机总销量的36.4%。
坐拥龙椅,却并非高枕无忧,随后的五年时间里,诺基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入了加速的坠落期,演绎了一代王者走向末路的悲情故事。
2014年,诺基亚正式被微软收购,一位诺基亚内部研发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慨说到:“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老大难当。你真的很难让已经习惯世界第一的诺基亚每天紧盯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反应。”
有人说,正式敲响诺基亚帝国丧钟的,是2007年刚刚推出iphone的苹果,而据说彼时,诺基亚工程师们对第一代iphone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得出结论——“这部手机一点都不坚固,一定没有未来……”
苹果真正开始催枯拉朽,始于2010年iphone4的诞生。大概许多人对于那一年开始,“果粉们”在苹果直营店外大排长龙抢购新款iphone的盛况还记忆犹新。全新的体验和独特的产品逻辑为iphone带来了巨大的光环。时间来到2012年,iphone5的上市,将iphone的销量送上了以亿为单位的新门槛。
也是在2010年,一款名为“MIUI”的定制系统悄然推出,逐渐在发烧友群体和刷机圈子中小有名气。2011年,小米手机登场,一起火起来的,还有雷军的那句著名的语录:互联网风口之下,猪也能飞起来。
2013年,华为跟随小米的步伐,以荣耀系列进军互联网手机市场,并在之后的两年内,与小米一起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赢家。
以3G为风口,手机市场迎来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大变革,当时的手机巨头们已经拉开了火拼的势头,苹果、三星、索尼、HTC、摩托罗拉、黑莓……市场洗牌随时到来,风光从未独属于谁。
在惨烈的混战中,有些品牌站上风口成为了英雄,也有些品牌如流星一般沦为炮灰。在过去的十年内,手机市场猝然消失的品牌数不胜数,既有金立、波导、酷派这样的手机新势力,也有诺基亚、西门子这样的一代枭雄。
有人说,苹果发明了绞刑架,而Android才是将诺基亚套上了绞刑架并最终杀死它的凶手。在免费开源+谷歌生态圈的优势下,2012年开始,Android拿下了全球第一大手机操作系统的宝座,iOS和安卓自此奠定了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统治地位。而死守塞班系统的诺基亚,曾经的行业规则制定者、市场垄断者,终于一步步走上穷途末路,并在2014年被挤下神坛。
转战汽车江湖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此前曾公开表示:“手机行业正在经历全球洗牌期,这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活下来的不会超过3家,也就是苹果、三星、华为,其它很多品牌都将死掉。”
信息产业正在应验一个规律:当某个领域发展成熟后,一般在全球容不下三个以上的主要竞争者。而现在,这样的马太效应已经开始在汽车领域发酵了。已经不止一位汽车企业的大佬预言,“未来只有2-3家车企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有人说,特斯拉的Model 3就是汽车界的iPhone 4。10年前的手机市场,10年后的汽车江湖,大逃杀已然拉开了序幕,历史似乎要重演一次。
和手机一样,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手机除了通话功能,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手机竟然能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到了汽车,它除了代步之外,还能有什么革命性的功能?
显然,科技巨头、电子公司很乐于来回答这一问题。在手机、电脑、家电都已经纷纷互联网化之后,科技巨头们渴望尝试把汽车由“四个轮子+两排沙发”,变为“轮子上的智能手机”。
“汽车将成为IT史上软件开发量最大的单一产品。”大众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曾在内部表示,软件将占未来汽车创新的90%,汽车会成为最重要的移动设备,成为“车轮上的iPhone”。
IHS全球透视公司(IHS Global Insight)分析师Hiroshi Ataka也表示,很多电子公司都欲从汽车产业获取利润增长,将传统电子产品变为汽车配件,这是大势所趋。而据盖世汽车研究院估算,全球汽车电子市场预计至2022年规模可达2万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
再回过头来看那个改变了游戏规则的特斯拉,低估其对于传统汽车行业的冲击,就像十年前低估苹果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一样,如果说没有苹果,全触屏智能手机的出现可能会延后2-3年,那么没有特斯拉,智能汽车时代的大门被推开的时间也可能延后5-10年。
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指出: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迭代中,此前的行业领导者,几乎难以在产业和技术变革中得以幸存。这对于一部分占据着行业规则制定者地位的传统头部车企而言,无疑是一个避之唯恐不及的魔咒。
要知道,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大象转身的艰巨,另一方面,苹果、谷歌、华为、索尼等组成的“野蛮人”军团,正以不同的方式和极快的速度渗透进汽车这个战场。传统车企已经无法安睡,一场汽车江湖一百多年来最大规模的转型之战已经打响。
“窗口”为谁打开?
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意想不到的风暴就此发生了。就像执掌江山多年的诺基亚,不会想到帝国一朝烟消云散。而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牢牢控制着汽车方向盘的传统车企们也不会想到,来革自己命的“敌人”,有可能来自与汽车毫不相干的任何行业。
“我们的对手不是大众,而是谷歌。”丰田汽车现任社长丰田章男在两年前的CES会场上的这句发言在丰田内部振聋发聩。
对于给世界装上轮子的人,又或是头顶光环的汽车发明者们,你大爷固然还是你大爷,但越来越强大的新对手,也不免令人手心捏一把汗。
2019年12月15日,据CNET的一份报告,谷歌地球拍摄图像已覆盖世界上98%的人类居住地,远远领先于苹果等竞争对手。要知道,自动驾驶技术除了车体内在技术外,一个最重要技术要求就是周围路况各个方面的搜索分析整合能力。而这正是谷歌搞自动驾驶汽车的基础和实力。
杰富瑞集团分析师布伦特·蒂尔(BrentThill)曾表示:“我坚信,5年内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会找到谷歌说,‘我们需要你们的帮助’”。
有趣的是,就在前不久,有外媒传出谷歌想要收购特斯拉的传闻。传闻未必属实,但这样的组合一旦成功,恐怕汽车业真的要变幻旧山河了。
为了应对门外汉和野蛮人带来的压力,最近一两年传统车企之间的横向合作开始频繁加剧。意想不到的PSA与FCA合并,奔驰与宝马越来越频密的合作,中国三大汽车央企之间数次意味深长的携手……
与手机市场所不同的是,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条上牵扯到太多利益捆绑。尽管科技巨头们可以为汽车开发出各种便捷而花哨的功能,但关系到安全的底层数据始终牢牢掌握在车商手中。所以其变革的过程注定是渐进式而非革命性的,注定不会出现一家通吃天下的结果。就像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说过的,“如何完成汽车革命?一定是汽车产业、IT产业两个产业一起合作。”
过去的十年,借着智能手机变革的风口,中国手机厂商趁势崛起,以华为、OPPO、vivo、小米组成的中国军团攻城略地,已经成为了全球手机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十年后的汽车市场,以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为突破口,中国汽车能否重现中国手机崛起的光芒?
至少中国汽车企业看到了机会。
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一直坚信:“过去我们没有造出顶级的汽车,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新能源汽车给我们造出世界顶级的产品提供了机会。”
作为新能源汽车先行者的比亚迪汽车,从2018年开始宣布向全行业开放共享e平台技术,其目的自然是想成为汽车领域的“Android”类系统,最终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和制定者。
而蔚来、小鹏、理想等一大批造车新势力的揭竿而起,尽管在2020年会进入生死一线之间,但长夜漫漫,总会有人熬到天亮,谁又敢断定不会像手机行业一样诞生一个华为或小米呢?
文章来源:BusinessCars